近年来,AI工具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,而国产大模型DeepSeek凭借其深度思考能力和多场景应用,成为许多家庭辅导作业的“新宠”。本文将从实操角度解析如何用DeepSeek高效批改作业,并探讨如何规避潜在问题,让技术真正赋能学习。 因为DeepSeek目前仅手机APP端支持拍照上传照片(电脑网页端可上传图片,均仅限识别其中的文字),所以家长可以通过官网或手机应用商店下载DeepSeek,下载完成后打开并完成注册,然后点击手机右下角的“+”号,选择“拍照识文字”或“图片识文字”上传作业图片。 一、使用DeepSeek批改作业 1. 数学:从解题到举一反三 DeepSeek不仅能直接给出答案,更能通过苏格拉底提问法引导学生逐步思考。例如面对经典的“鸡兔同笼”问题,输入指令“请用苏格拉底提问法解答”,它会通过连续提问(如“假设全是鸡,脚的总数会是多少?”)引导孩子自行推导答案,而非直接呈现结果。此外,拍照上传错题后,AI会自动分析错误原因,标注易错点(如单位遗漏、公式误用),并生成同类题目供巩固练习。 2. 语文作文:从语法纠错到逻辑优化 通过“拍照识文字”功能上传作文,DeepSeek会从语言表达、结构逻辑、立意深度三方面提供反馈。例如一篇《难忘的除夕夜》的作文,AI不仅会修正错别字和语病,还会建议“增加对人物心理的细节描写”以提升感染力。更难得的是,其修改理由通俗易懂,类似资深教师的批注。 3. 英语:从单词记忆到综合运用 对于背单词难题,DeepSeek可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制定复习计划,并为每个单词生成例句。家长还可要求AI用指定单词编写故事或阅读理解题,让孩子在语境中掌握用法。例如输入“用kitchen, hot等7个单词编一个150字的故事”,系统会生成连贯文本并附带练习题,形成“记忆-应用”闭环。 二、分步骤实操指南 第一步:明确需求,精准提问 身份说明:在提问前设定AI角色,如“你是一名初中数学老师”,可让回答更贴近教学场景。 细化指令:避免笼统提问。例如改作文时,可补充“请重点检查逻辑衔接并提出两个优化建议”。 第二步:善用多模态交互 拍照识别:在APP中点击“+”号使用拍照功能,支持数学题、作文手稿甚至手抄报设计图的识别。上传后输入具体需求(如“分析错题原因”或“优化手抄报排版”)。 文件投喂:将单词表、错题集等文档直接发送给DeepSeek,可生成定制化学习方案。 第三步:深度互动与反馈 追问机制:若对批改结果存疑,可继续提问。例如数学题解答后,输入“如果题目中笼子里的动物增加一只鸭子,脚数会如何变化?”引导拓展思考。 输出调整:通过指令控制回答风格,如“用口语化表达”或“增加鼓励性语言”,使反馈更符合孩子接受度。 三、注意事项:避免“AI依赖症” 1. 明确工具边界 禁止代写作业:部分学生用DeepSeek直接生成作文或手抄报,导致作业失去原创性。家长需监督使用,强调AI仅是“思路提示器”而非“答案生成器”。 警惕数据隐私:避免上传含个人信息的文档,敏感内容需脱敏处理。 2. 结合人工干预 二次加工:AI生成的作文建议可能过于模板化,家长应鼓励孩子加入个人经历和情感细节。 开放性问题:在AI批改后,可追加讨论(如“如果你是故事主人公,会怎么做?”),培养批判性思维。 3. 技术限制应对 高峰时段卡顿:若遇服务器繁忙,可尝试错峰使用或参考教程部署本地版本(需一定技术门槛)。 结果交叉验证:复杂题目需结合教材答案或教师讲解,避免单一依赖AI。 四、从知识记忆到能力培养 DeepSeek的普及暴露了传统教育的短板——当AI能瞬间完成知识检索和基础应用,教育的重点必须转向提问能力、创新思维和情感表达。如新华社评论所言:“解题思路比答案更重要,提问能力比死记硬背更可贵。”因此,家长在使用AI工具时,应更注重引导孩子提出好问题,而非追求标准答案。 |